5月28日下午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國民黨吳伯雄主席和他由率領的訪 問團。“胡吳會”,是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執政黨”領袖的歷史性會晤。國 共再度攜手,三年前連戰主席率團“破冰之旅”時與胡錦濤總書記達成、並已寫入 國民黨政綱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必將逐步踐行成實惠兩 岸人民生活,有 益於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現實,開創出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 在舉全國之力抗震救 災的嚴峻時刻,吳伯雄主席率團訪問大陸,體現兩岸同胞骨肉情深,也體現出和平 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5.12當天下午,吳伯雄 主席就汶川大地震,最先 向胡錦濤總書記發去慰問電。這次台灣各界自發的救災募捐,組織災區救難和醫療 救護等愛心善舉,飽含血濃於水的骨肉深情,不僅讓大陸 同胞感動,讓世界對中華 民族刮目相看,也必然會使國際社會和關注、研究台海問題的專家、學者、人士對 兩岸關系發展趨勢、過程、結果作出新的評估及?生新的 思維。在“胡吳會”時, 吳主席代表國民黨和台灣同胞向汶川災區致以慰問,表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 國民黨和台灣各界將積極協助災區重建。胡總書記代表大 陸同胞,特別是災區同胞 向台灣同胞表示衷心感謝。 筆者認為並堅信,繁重、艱巨、漫長的災區重建,台灣同胞必將視之為建設自己的 家園一樣,無私、熱情的投入與奉獻。同時,筆者也認為並堅信,在患難中體現出 的血脈親情,底蘊之深厚,不是時間可消磨或任何人為因素可改變的,這也是實現 “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最為堅實的基礎。 “胡吳會”最受關注的是雙方均認同 “九二共識”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在此基礎上,恢複海協會和海基會的交往協商, 在複談後,首先解決兩岸同胞最為關心的兩 岸周末包機直航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問 題,及台灣同胞期待的大熊貓“團團”、“圓圓”盡早到台灣等。同時,還有吳伯 雄在“胡吳會”中提議舉辦國共“兩岸和平 論壇”,兩黨在未來就台灣國際空間, 軍事互信機制等涉及兩岸和平穩定的議題進行溝通、討論。綜之上述,可以看出, 這次“胡吳會”的重點在於強化和踐行“兩 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有五:其一,促進盡速恢複兩岸談判;其二,促進終止 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其三,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其四,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其五,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 台。 在“促進恢複兩岸談判”方面,5月26日舉行的海基會第六屆第二次臨時董監事聯席 會議,被選為董事長的江丙坤即致函海協會表示,“本會業經我方主管機關授 權與 貴會就‘周末包機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兩項議題進行協商。期望貴我兩會 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早恢複制度化協商”。海協會即於29日函電海 基會, 對江丙坤任董事長。高孔廉任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表示祝賀,同意海基會意見,盡速 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複兩會聯係往來與協商談判,並向海基會發出邀 請。江 兩坤即刻表示接受邀請,並訂於6月11日至14日率團記問北京,進行商談。值得提及 的是,馬英九拍板此次恢複商談,無需在第三地進行。中斷9年的兩 會複談在即, 我們可樂觀的預料,包括“周末包機直航”、“觀光客赴台”及贈送大熊貓“團團”、 “圓圓”等事宜都能順利的談妥並落實。這不僅是恢複兩岸談判 的願景成真,而且 必有成果。 在“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方面,自2006年以來,國共已舉辦三次經貿論壇, 三次台商權益保障會談,四次?業標准化論壇,各個層級的黨際交流也極為頻 繁, 目前,國民黨在島內執政,把“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制度化已不存有任何困難的 問題。在兩岸恢複談判、國共溝通平台建全的基礎上,“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 流, 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願景,應是可樂觀期待成為現實的。 筆者以下要談的是 有關於“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和“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 際活動的問題”這兩岸較敏感的政治議題。 據報載,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胡吳會”中,提議國共舉辦“兩岸和平論壇”,就 未來台灣國際空間和軍事互信機制等議題展開先期溝通、討論。馬英九勝選後,在 3月23日的首場記者會表示,希望能夠和大陸在兩岸共同市場,軍事互信和平協定, 以及台灣國際空間發展等議題進行商談,但馬英九卻又提出,兩岸對談或簽署 和平 協議,前提是大陸先撤飛彈。筆者認為,這樣的提法極為不妥。眾所周知,自1979年 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以後,大陸方面對和 平解決台灣問 題的大政方針,善意,誠意數十年來一貫始終。為確保中國領土和主權不被分割, 部署飛彈或准備采取其他非和平手段,所針對、要打擊的是“台獨”分 裂勢力的政 治,軍事樞紐,及外國侵略勢力的介入,對廣大的台灣平民和在台灣的外國人生命 財?安全和其他正當權益,即是盡最大可能的保護,對於這一點,《反 分裂國家法》 有十分明確的闡述。 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八年,“以武拒統”,“以武謀獨”是其分裂中國的主要伎倆。 他們挾持2300萬台灣民眾為人質,強行綁上戰車,當作擋箭牌,這是有目共睹 的現 實,也是導致民進黨政權壽終正寢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國民黨馬英九執政,國 民黨黨綱、政綱和馬英九所宣示要遵循的“憲法”、總理遺訓,無不圍繞著追 求、 維護一個統一的中國。這與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要“修憲”、“制憲”,要搞 “台獨”,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筆者認為,在海協會、海基會複談之後,只要台灣當局正式重申反對“台獨”,堅 持“一中”,並積極謀求兩岸之間通過和平談判,實現共同建構一個完全統 一的中 國為奮鬥目標,大陸方面不妨明確承諾,所有部署的飛彈,不以包括台灣“政府” 機關,軍事設施等為打擊目標、甚至在有足夠能力防禦外國侵略,確保中國 領海、 領空、領土之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撤除為打擊“台獨”政權,防患台灣發生包括宣 布“獨立”的重大事變准備採取軍事鬥爭而部署的飛彈。但是,筆者認為, 台灣方 面也必須承諾不研發或購入核武、生化、及進攻型武器,不讓外國軍事勢力以任何 形式介入,適量的軍購,只在於軍備的換代更新,護衛台灣海峽的安全。筆 者認為, 只要做到這一點,建立互信,不把對方當作假想敵,即基本具體簽署和平協議的條 件。進而言之,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認同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骨 肉兄弟, 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那么,就軍事而言,即不是為因應兩岸的敵對內戰,而是 有共同的目標,為保護“九二共識”中共同的“中國”之安全。筆者期待 並相信, 假以時日,兩岸間的軍事互動,為保護共同的中華民族,保衛共同的中國,這一願 景,也同樣能夠實現。 在“促進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方面,胡總 書記表示,“促進恢複兩岸協商後,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包 括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 生組織活動的問題”。並相信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通 過協商,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難看出,“五大願景”,所包含的,都是兩會 複談後遲早必須面對的 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屬下的一個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夠加入的國際衛生組織。之前, 台灣當局懷著別有用心的政治目的,叩關世衛,屢試不爽。筆者認為,即使擱下 中 華人民共和國駐世衛代表為維護主權完整而持堅決反對的因素。以“中華民國”或 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世衛,失敗的結果,同樣在於必然。畢竟,該機構有其嚴格 的 組織法,在遊戲規則沒有改變之時,世衛絕對不會接納不符合該組織法的會員,也 不會破例優待“中國”在該組織中占有二個席位。這是必須正視的現實。 多年來, 扁政府假爭取台灣民眾參與國際活動的權益,而從中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 台”,事實上是以2300萬台灣民眾的衛生健康為賭注,進行“台獨” 分裂活動。可 以說,扁政府炒作加入世衛,是對台灣民眾衛生健康的漠視,是不負責任的務虛行 為。 馬政府承認“九二共識”,盡管在所謂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問題上,有極 大的差異,台灣方面甚至認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對此,筆者認 為, 依目前兩岸關係發生積極變化,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兩岸之間願意擱置爭議,創造 雙贏的局勢下,在自家裡兄弟之間,這種爭議同樣可以擱置,即使表述出來也 可以 予以包容及保持求同存異的空間。筆者認為,目前兩岸的關係,基本已超越了在此 間議題上的爭議。這也是盡最大可能顧及台灣方面要求對等、尊嚴的一種默 契。 但是,在國際上,諸如扁政府瘋狂的挑戰聯合國憲章和世衛組織法,幾已是強詞奪 理、無理取鬧,不但爭不到權益,反而失去尊嚴。箸者認為,在參與世衛或其他國 際組織的問題上,馬政府應務實的謀求台灣民眾的切實利益,真正的以2300萬台灣 民眾的衛生健康為出發點,遵循世衛組織的遊戲規則,參與恰如其份的國際活 動。 只要兩岸共同努力,無論是爭取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 或是台灣方面派出衛生係統官員、醫療專家共同參與世衛活動,同樣可以在享 有權 益的同時,為世衛服務,貢獻,才能夠發揮作用,體現價值,受到讚譽,得到尊嚴, 若循扁政府之舊轍,不僅會影響兩岸關係,也同樣會以失敗為告終。 在“外交休兵”的問題上,扁政府八年的所謂“外交”,都是以金錢來綁住“邦交 國”,一方面是為保住台灣有“邦交國”的存在,另一重要目的,是利用“出 訪”, 過境美國及歐洲國家,吸引國際媒體關注,爭取曝光機會,制造“兩個中國”或 “一中一台”。數年來,雖耗費了台灣民眾數以億計的血汗錢,但總是“損了 夫人 又折兵”。媒體捕捉到的,不是風風光光的“出訪”境頭,而是一些偷雞摸狗的尷 尬場面。相信大家對陳水扁“外交”、“出訪”所鬧出的諸多笑話和上演的各 種鬧 劇仍記憶猶新。 筆者對於“外交休兵”的見解是,只要台灣當局不以分裂中國為目的,對其包括非 “邦交國”在內的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樂觀其成,並給予必要的協肋,對其與所謂 “邦交國”的事務不予幹涉,即使在“外交”事務上發生擦槍走火,也只僅於就事 論事,保留求同存異的空間,不影響兩岸關係總體發展為原則。但是,筆者認為, 對於所謂的“外交休兵”應有正確的認識,當雙方的“邦交國”根據自己國家利益 的需要,要重新考慮、重新選擇之時,不應認為是“外交”開戰,而作為導火線引 爆惡化兩岸關係,只要建立互信,在外交領域不可能因兩岸關係而完全停格靜止的 情況下,良性的君子之爭,對兩岸而言,是好事,不是壞事。 兩會複談在即,隨著談判進程,和兩岸關係的變化,隨時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也不能排除會有讓人痛惜的遺憾。海內外的中華兒女,無不期盼兩岸把握好這一寶 貴的歷史機遇,以民族大義,以智慧魄力,共同努力,讓中國完全統一,中華民族 全面複興的美好願景早日實現。 二○○八年六月三日 |